您的位置 >> 校级课题>>曹钰皎十四五美术课题>>研究方案>>阅览文章

“五育并举”背景下的金坛刻纸非遗课程 申报书

发表日期:2023/10/20 21:04:39 作者:曹钰皎 有692位读者读过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五育并举”背景下的金坛刻纸非遗课程  

                  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曹钰皎、颜有为     

  所在单位      常州市金坛段玉裁实验小学    

  申报日期           2023.9.12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O年一月

填报说明

 

1.常州市教育科学“十”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常州市教育科学“十”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份,左侧装订成册。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常州市钟楼区紫荆西路6315室、317室

邮编:213000

电话:0519-8669682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1)

曹钰皎

 

出生

年月

197910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中小学一级教师

 工艺美术

研究专长

剪纸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金坛段玉裁实验小学

手机(必填)

13775156233


E-mail(必填)

729115391@qq.com


 

(2)

颜有为

 

出生

年月

199111 


行政职务


专业技

术职称

工艺美术师

研究专长

非遗保护、

理论研究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硕士


工作单位

泰国孔敬大学美术与应用艺术学院视觉艺术博士在读

手机(必填)

18521352015  


E-mail(必填)

179333721@qq.com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王文昌

金坛区非遗保护中心

工艺美术师

金坛刻纸区级传承人

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杨珊娜

金坛区非遗保护中心

助理工艺美术师

金坛刻纸市级传承人

课程设计、创新研究

张瑜

常州市金坛

段玉裁实验小学

中小学一级

课堂教学

理论实践、展示宣传

李艳秋

常州市金坛

段玉裁实验小学

中小学二级

课堂教学

教学实践、材料总结

课题主持人“十以来教育科研情况


课题名称

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任务分工

完成情况


《小学中国画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教育规划

2022.01

 组员

 中期


《关于小学课堂中“做中学”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金坛区教育规划领导小组

2021.5

组员

 结题


作(限填10篇)

《中国画线造型语言的发展流变与审美内涵略论》

《明日风尚》

 2023年第4期


茅山岩彩:以矿植物为原料的濒危工艺美术种类

《东方收藏》

20235月第5(总第164期)


矿物颜料采集制作对茅山岩彩文化的现实意义

《华夏文化》

 2023年第1


《儿童剪纸刻纸课程的教学艺术》

《学苑教育》

20195


《关于小学美术作业的新思考》

《美术教育研究》

 20185


The Reproduction Worship and Polaris Worship in the lnscription Brick Patternsof Maoshan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RT

IntegrationDates

20-21August 2021


Jiangsu Local Wisdom: lnheritance and lnfluence of Cut and Carving in Paper-cutting and Local Handicrafts江苏地方智慧:剪纸与地方手工艺中剪与刻的传承与影响

The Future of Arts : The Challenges to ArtistsDates

3-4 September 2022


《浅谈数字媒体时代公共空间中的光艺术》

《建材与装饰》

20183月刊


古籍字体的完善与设计开发研究一以横山草堂《京口三山志》古籍字体为例

《艺术品鉴》

2017 15


《重拾童真,让非遗教学返璞归真》

《小学时代》

20183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五育并举五育并举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8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教育系统逐步形成五育并举提法,将其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

金坛刻纸:指的是金坛地区传统的刻纸艺术,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包括了刻纸技艺、图案、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元素。

课程教学实践:这是指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等。

创新研究:这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提出新的教育方法、理念或策略,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改进这些创新。

文化传承与互动:指的是金坛刻纸文化与技艺传帮带,包括了传统文化元素如金坛刻纸的传承以及学生与社区、非遗传承人互动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研究现状

1.1非遗教育发展:国内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逐步将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知识编入教材,纳入素质教育内容,提高青少年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意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校已经开设了非遗课程例如北京91所大学、1630所中小学将开展“非遗”教育。同时,“非遗”相关专业将按规定实施学费减免。(120日《北京青年报》)

1.2课程融合: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将非遗元素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这包括将非遗内容与文化课程、美术课程等相结合。

1.3文化认同与自信心:一些研究指出,参与非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2.国外研究现状

2.1文化教育融合:国际上也有学者关注文化教育与传统技艺的融合。例如,一些欧洲国家的学校已经开始将传统工艺和手工艺融入到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些国外学校或教育机构将传统工艺和非遗项目融入到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感。

2.2非遗保护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将非遗融入教育。

 

3.研究的价值:

3.1文化传承与创新:该课题可以探讨如何在传统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方法,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从而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3.2全面素质教育:该课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实施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素养。

3.3 文化多样性:通过传授金坛刻纸技艺,有助于推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传承

3.4 教育创新与变革这项研究有助于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变革。将金坛刻纸融入课程,可以启发教育者思考如何更好地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

3.5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通过非遗课程的教育实践,有助于推广金坛刻纸非遗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传统工艺的传承。这对于非遗项目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3.6 社会价值观的培养:非遗教育不仅仅关注技能传承,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学习金坛刻纸非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同时也明白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在多个层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关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改进,还有助于非遗的传承发展和人文素养提升。通过深入研究非遗课程,可以为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研究目标

 

1. 开发金坛刻纸非遗课程:设计和开发以金坛刻纸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课程,确保它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2. 实施非遗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实际教育环境中,开展非遗课程的教学实践,包括教案更新、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等。

3. 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互动:通过非遗课程,鼓励学生参与非遗传承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4. 撰写理论研究论文: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探讨金坛刻纸非遗课程在五育并举教育模式下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意义。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 刻纸图案与民俗文化的关联研究

探究金坛刻纸图案与当地民俗文化的联系,分析图案背后的文化寓意,为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深入理解。

2. 物候文化与季节主题刻纸课程设计:

设计基于金坛地区物候文化和季节变化的刻纸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创作与季节相关的刻纸作品,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敏感性。

3. 五育教育理念在刻纸课堂的实践:设计和实施五育教育模式下的刻纸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素养。

 

(五)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首先根据已有五六十篇文献资料研究已有的关于非遗教育、刻纸艺术、五育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

2.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剪纸案例的深入研究,将成果运用于非遗课堂,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互动情况,可以帮助评估非遗课程对于五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3. 学生作品分析:分析学生在非遗课程中创作的刻纸作品,从艺术、文化和创造力的角度评估学生的表现。这可以帮助了解学生在美育和智育方面的成长。

4. 跨学科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非遗课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领域相结合,深入研究五育并举下的综合教育效果。

5. 参与观察法:进行长期跟踪观察研究,收集学生在该非遗课程结束后的发展情况,以评估五育素质培养的长期影响。

 

 

 

 

 

 

(六)实施步骤

20239- 课题申报阶段:

任务1:准备课题申报材料。

时间节点1:截止日期为2023915日前,提交课题申报。

20231115 - 开题阶段:

任务1:召开开题会议,团队明细分工

任务2:文献研究,继续搜集关于非遗教育、刻纸艺术、五育教育等相关领域的文献。

时间节点1:召开开题会议,确立研究内容细节

时间节点2:启动文献与教学设计集的资料搜集,预计持续3个月。

20243- 教学设计集编写阶段:

任务1:开始教学设计集的编写,包括非遗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时间节点1:完成教学设计集,预计持续3个月。

20246- 活动汇编和教学实践阶段:

任务1:活动汇编,包括活动报道和照片。

任务2:非遗刻纸课程的教学实践,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时间节点1:活动汇编,预计持续3个月。

时间节点2:教学实践,预计持续12个月以上

2025530- 中期评估阶段:

任务1:进行中期评估。

任务2:学生作品分析,收集和评估学生在非遗课程中创作的刻纸作品。

时间节点1:完成中期评估,预计持续1个月。

时间节点2:启动学生作品分析,预计持续3个月。

20256- 优秀作品展和论文案例集阶段:

任务1:准备和完成优秀作品展,展览和照片集。

任务2:完成论文案例集,包括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

时间节点1:完成优秀作品展,预计持续1个月。

时间节点2:完成论文案例集,预计持续2个月。

20258- 研究报告和总结阶段:

任务1:完成研究报告和总结,汇总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成果。

时间节点1:完成研究报告和总结,预计持续2个月。

20261- 论文发表阶段:

任务1:提交并发表两篇大市级及以上论文,以传播研究成果。

时间节点1:提交并发表两篇论文,预计持续3个月。

20265- 结题阶段:

任务1:完成结题鉴定书,总结整个研究过程和贡献。

任务2:整理研究材料,包括作品、图片、文本册,以备展示和分享。

时间节点1:完成结题鉴定书,预计持续3个月。

时间节点2:完成研究材料的整理,预计持续1个月。

20266 - 项目正式结题:

任务1:提交结题鉴定书,标志着课题的正式结束。

时间节点1:项目正式结题。

以上是课题具体实施步骤,本小组会定期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便根据进展进行调整。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非遗教育与五育并举

主要观点:非遗教育可以有效地融入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通过金坛刻纸的教学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素养。

传统的非遗教育注重文化传承,而五育并举教育强调全面素质教育。金坛刻纸非遗课程不仅推进了传统工艺的当代发展,还通过刻纸技艺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情感、协作能力、劳动技能等五育素养。这种综合性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本地智慧与课程内容:

主要观点:金坛刻纸非遗课程的研究发现,本地智慧(物候文化、民俗文化)可以深刻影响课程内容,丰富了课堂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吸引力和深度。

金坛刻纸非遗课程并非孤立存在,它紧密关联着金坛地区的历史底蕴,包括物候文化(与自然环境和季节的关系)和民俗文化。这些本地元素不仅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特色。通过与家乡底蕴紧密结合,非遗课程更具吸引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

 

跨学科教育创新

创新之处:将金坛刻纸非遗课程打造为一个跨学科教育项目,将刻纸技艺融入到多个学科中,如艺术、历史、地理、自然、国学等。通过跨学科教育,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非遗文化,同时培养综合性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文化认同与地方特色强调:

创新之处:非遗课程不仅侧重于技术传承,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深入探讨金坛刻纸与当地物候文化和民俗的关系,强调地方特色,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政策建议的研究:

创新之处:研究不仅关注教育实践,还专注于提出有关非遗教育政策的建议。通过深入了解金坛刻纸非遗课程在五育教育中的潜在价值,为决策者提供支持,促进非遗教育在更广泛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教学设计

  文本

  2024.9

曹钰皎、杨珊娜

  论文发表

  论文

  2025.8

颜有为、王文昌

   优秀作品展

 展览、照片

    2025.6

曹钰皎、李艳秋

  活动汇编

报道、照片等

  2024.12

王文昌、张瑜

 研究报告、总结

文本

  2025.10

曹钰皎、颜有为

最终成果(限3项)

两篇大市级上论文发表

论文

   2026.1

曹钰皎、颜有为

  研究材料汇总

 作品、图片、 文本册

2026.5

张瑜、杨珊娜

    结题鉴定书

  文本

2026.6

颜有为、曹钰皎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主持人和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

主持人1曹钰皎 金坛刻纸市级传承人、常州市美术骨干教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辅导刻纸社团二十载,所带刻纸社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团,具备了对金坛刻纸非遗技艺的深刻理解以及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中

 

主持人2有为 非遗项目茅山岩彩区级传承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江苏剪纸,对刻纸有较深的理论研究其创办的金坛颜彩文化艺术工作室为非遗保护单位,已于国内外杂志期刊发表数篇论文。刻纸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经验有助于课题的课程设计与理论研究。

 

小组成员王文昌 非遗项目金坛刻纸区级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组织举办上百场刻纸相关大小活动与展览,可为研究提供实际操作的支持。

 

小组成员杨珊娜 非遗项目金坛刻纸级传承人,拥有在创作展览领域的丰富经验。的创作与设计经验将有助于课题研究中的创新和实践部分。

 

小组成员张 瑜 金坛段玉裁实验小学美术教研组长、常州市教学能手,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尤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的游戏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成员李艳秋 常州市教坛新秀、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区美术评优课一等奖,刻纸社团指导老师,对金坛刻纸及教学有深入地研究,有刻纸教学经历。

 

②研究基础

文献搜集:团队已经展开了文献搜集,涵盖了与非遗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和刻纸文化相关的五六十篇文献资料文献。

期调研:团队已进行了一些先期调研,过去的几年中在大、中、小学开展过较多刻纸课程。深入了解了金坛刻纸非遗课程的实际情况、非遗传承人的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这些调研结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际案例和数据支持。

已有相关成果:研究团队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在非遗传承、教育、艺术和文化领域已经取得过授课、展览、获奖、论文发表等相关成果。

 

③保障条件

研究资料的获得团队已经建立了与金坛区非遗保护中心、金坛区图书馆以及其他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关系。将为本课题提供相关所需资料

固定的活动场所:在金坛段玉裁实验小学每周定时定点开展学生社团及相关活动。

科研项目申请:我们将积极申请相关的教育科研项目,以获取研究所需的经费。这些项目资金将用于实地调研、课程开发和公开课的组织。

文化保护基金申请:我们将寻求文化保护基金的支持,特别是针对非遗传承和文化教育领域的项目。

研究时间的保障:小组将配合工作,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