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发表日期:2023/11/28 18:47:14 作者:杭静 有1164位读者读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开题报告

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  杭静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名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二)相关概念界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基地课程这里所指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必备场所。它是学校、教师及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由度”最大,“空间”最广,“实施”最为灵活的舞台。在此基础上借助校内校外不同场所建立适合学生自己的活动研究场所,丰富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实践基地建设使综合实践活动不再是一项课外活动,而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科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各种学生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实践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科教师顺从学生学习规律,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并不陌生。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各地区都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基地资源而言,目前可以大致分为5类: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包括博物馆、非遗场所等;二是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设施遗址等;三是国情教育体验基地,包括体现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美丽乡村、传统村落、重大工程等;四是国防科工考察基地,包括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等;五是自然生态研究基地,包括自然景区、动植物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地、示范性农业基地等。

虽然基地资源丰富,但是往往缺少以基地资源为依托的课程体系,导致缺乏实践、问题、创意、整合等元素,对于基地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参观游览、纯技术学习等浅层活动。此外,许多学校与基地的互动仅仅停留在单次活动层面,缺乏学校课程和主题引领下的多轮次常态互动机制。

2. 选题意义及价值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学生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既与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等方面与课内教育有所区别,因此有利于广泛拓展学校的教育空间,成为学科教育之外的课堂。由此可见,开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十分必要。教师充分利用基地课程,能将学校课堂教学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选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作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据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挖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的设计与组织、开发和实施,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和执行力度,对改变当前过度的“纸笔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意义无穷。以一所学校为单元,在往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行动,以基地建设的思路对学校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和开发,并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博览群书的阅读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将课程开发立体化。这,对全区乃至全市各学校都将提供示范或借鉴。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创造适合学生的课程。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各式各样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样式,以丰富的选择性提升课程的适切度,在课程的选择中,促成“不放弃一个孩子”这一理想的实现。

    2.改善学校教学格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施,让教师“在游泳中学游泳”,更新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拓展学习渠道,由“教”趋向“导”,开创“纸笔学习方式”和“实践学习方式”相的融合新局面,引领基础教育“教”与“学”的革命。

    3.激励学生获取“三大礼物”。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标示着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潜力。课程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贴近儿童少年的情趣和最近发展区,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态,使学生在阅读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参与中,不断增添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体验、亲近,从而潜移默化地获取“兴趣”“方法”“习惯”这“三大礼物”。

)课题的研究内容:

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在学校现有基础上建立适合本校师生特点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2寻找适合学校及区域特点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3)通过课例研究组织形成段玉裁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内容的基本方式。

4)形成段玉裁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的管理方式。

2.课程评价的建立

1)建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实施效果的多维度评价。

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考察探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和课题研究目标,依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原则,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对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考察了解,获取大量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与分析,选取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学习探究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关心热点,设计活动主题,积极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以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课题研究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中探求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模式和教学规律,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和运用的方法,科学系统地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有效评价,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估。教师在课题研究和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获得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课题实施步骤

首先,着力于校本特色的集约版课程基地建设。物质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基础。我们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领会精神实质,并借鉴国外中小学课程的实践品质,以此统领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按照理念先行的思路,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预设,描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蓝图,并以此为指导,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对校内地面、墙面、教室、设施设备等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加以改造。

其次,按照“静下来,会读书;动起来,能实践”的学生发展目标,重视大量阅读在视野拓展、精神陶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大量阅读中对间接经验的习得,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直接经验的获取有机融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因此,我们特别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中的图书馆建设,探索建立“阅读”与“实践”相互促进、同构共生的增长机制,探索图书的流转机制,将静态的图书变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生生的百科资源。

再次,将教师按个人素养、特长等因素进行组合,从考察探究、社会服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节日仪式等方面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并将这体系按年级、学期转化成若干个课时教学方案,以便在一线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实施中,既探索某个具体项目的教学策略,也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我们的研究活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申报阶段:

   20236月)确定小组成员和研究题目。

    根据常州市综合实践骨干研修班提出并策划的活动组织,认真研读《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对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的原则、课程目标的定位,梳理并学习纲要中的一些推荐主题和主要说明,厘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要点。确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这一研究主题。          

2.准备阶段:

   2023912月)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搜集国内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认真研读,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工作方案。请教常州市综合实践骨干研修班班主任孙美荣老师,明确研究主题找准研究方向,聚焦研究内容思考具体的落实步骤

3.实施阶段:

    20239—20262月)开发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1确定基地,开发课程。将校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于校内,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融合的思路,改造其他功能教室和校内地面、墙面,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主多翼”的单元教学空间和设施。于校外,寻找学生感兴趣,有价值的,适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场所,开发相关课程。

    2培训教师,全员参与。鼓励教师趋向“一专多能”的专业发展道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能力。

    3设计方案,执行课程。组织教师依据本校及当地资源条件,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节日仪式等项目类别,沿年级递进的能力梯度,确立各年级各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具体项目,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班级或小组方案,组织学生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之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

4.总结阶段:

   20262—20266月)整理活动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写好课题研究报告,迎接课题结题。

三)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立足本区域教育资源以及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了学校教育空间和教育方式,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功能延伸。综合实践基地课程是整合学校课程与综合实践基地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探索以综合实践活动专用教室为核心,以现有的各种常规教室为组合单元的充满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满足考察探究、社会服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节日仪式等实践学习的要求,使学校的整体课程彰显浓浓的“实践”风格。此外,也以此为案例,对将来校园建筑设计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因素的参考。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

    创新之处:

   1.“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对校舍作“实践”化改造,建成集约版课程基地,使其满足中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此外,积极发现校外适合学生实践活动的资源,合理开发并利用,形成实践基地。因地制宜的做法,对广大学校有借鉴、推广意义。

   2.将百科书籍的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联姻,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可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效益。

   3.“实践”的因子注入各门学科,终将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面貌,让我的孩子从小带着“工匠精神”,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的步伐。

)本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建成集约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按照因地制宜的策略,面对校园、校舍建设的常态局面,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专用教室等一系列校舍、设施设备的改造和添置,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集约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架构方案。

2.研究论文及课例。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这一研究专题,在基地建设的校本化特色、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策略研究等方面展开理性的思辨和实践的总结,形成“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的论文集及课例集

3.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课题研究的推进中,学生享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动手能力、耐挫意志、社会责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养大有提升。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限5项)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实施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2023年12月

杭静、仲万龙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

论文

2024年11月

杭静、周天龙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评价策略

论文

2025年6月

卢梦婷、殷惠惠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案例与研究》

课例集

2024年12月

杭静、贺钦钰、张书珩

 

 最终成果(限3项)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课例集展示

课例集

2023年12月

杭静、郜恒恒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论文集

论文

2026年2月

杭静、仲万龙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26年6月

杭静、仲万龙

(九)、完成本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情况。

课题负责人杭静,女,38岁,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先后获金坛区综合实践基本功、评优课一等奖、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一等奖、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先后主持了常州市级重点课题《基于区域节日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研究》参与金坛区级课题《基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

课题负责人仲万龙老师,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副组长、少先队辅导员,参加过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科研论文在省、市、区级公开刊物发表,具有较强的的科研科研能力。多次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指导能力。

另外,课题负责人和核心成员贺钦钰、张书珩均参加常州市综合实践骨干研修班的学习,目前正在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课程开发研究。贺钦钰和张书珩两位老师有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验,分别活动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评优课一等奖。张书珩老师本年的11月代表常州参加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竞赛。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均参加金坛区综合实践活动各组织,有着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

2.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1.本着“学校的一切存在都是课程资源”的观点,以基地建设的思路对校舍等学校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和开发,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梳理、剖析现有的地面、墙面、绿植、水池等室外因素和现有的教室、器具、设备等室内因素,将校内这些因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潜在课程资源,结合当地社区的校外课程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大胆畅想,以挖潜、整合、改造等方式,对它们进行综合开发,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让孩子置身校园可以进行游戏般学习,学习般游戏,活跃于校园,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的,还有人际的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们相互尊重,互相爱护,民主、平等、公平的气息弥漫校园。他们的优点被认可,他们的缺点被重视,他们的弱点被帮扶,他们的成功被赞赏,他们的努力被鼓励,他们的失误被体谅。这样,孩子们在集体中,就能在尊重中自信,在攀爬中自强,在友爱中独立,在努力中成长。

2.按照“在游泳中学游泳”的思路,引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原理,摸索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升该课程的执行水平。针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这三方面课程的特点,与金坛博物馆、刻纸研究所等单位建立合作,面向社会聘请各类行家里手,加入到我校师资行列,以此拓宽课程实施渠道,提升课程执行质量。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我校于2017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滨湖新城开发区。该区域集行政、文化、科技、旅游为一体,城市不断生长,追寻水乡城市的历史,实现城市滨湖的发展。生态方面,借用水乡城市特有的繁密水网,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文化方面,传承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提升历史名城的文化魅力。国际品味方面,突显沿海内陆文化、中西文化交融的国际化特质。科技方面,滨湖新城近期发展与产业配套的科技园已在建设之中。滨湖新城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优良的社区资源。近年来金坛区委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行薄弱学校改造,同时新建多所中小学,打造现代教育板块。

我校占地3.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设施设备按照《江苏省现代教育装备标准》6Ⅰ类标准配备,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拥有美术室、书画室、音乐室、舞蹈房、实验室、劳技室、陶艺室、录播室、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大礼堂、多功能教室、红领巾电视台等配套专用教学场所。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校内及周边空阔的绿植面积,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课题各成员年轻有干劲,积极上进,各成员的擅长领域各不相同,可以优势互补,职责和分工很明确,保障各项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大力支持,多次请专家来校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多方面的条件保障。可以依托学校的网站,及时发布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学校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提供大量的资源,能充分保障研究资料的获得。

此外,课题研究时间能得以充分保障,课题组成员专门成立了QQ群、微信群,工作之余、课间、饭后有很多零散的时间可以研讨交流,能更及时、便捷的做到信息的传达与反馈。

五、参考文献

1.孟夏明. 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教学, 2020(23):83-84.

2.魏德营;周柳琴. “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探索——以苏州市吴中基地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9,35(02):33-34.

3.王中正.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初探[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2(14):8-9.